红红火烫书坛>奇幻玄幻>回到大明当崇祯 > 第二七八章 兵临城下
    卢象升为天生猛将,孙传庭则拥有主帅的潜质,那么同样被崇祯寄予厚望的杨嗣昌,难道就只是拼爹的官二代吗?

    当然不是!

    光凭杨嗣昌于崇祯十年四月十六日在《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》中向崇祯提出的“四正六隅十面张网”剿匪战略,就足以令其跻身战略家之列。

    所谓“四正六隅十面张网”,便是将农民军重点活跃的陕西、河南、湖广、凤阳四地作为“四正”,这四处的巡抚对农民军以剿为主,以防为辅。

    将“四正”周边的延绥、山西、山东、应天、江西、四川作为“六隅”,这六处的巡抚对农民军以防为主,以剿为辅。

    “四正六隅“合为“十面网”,如果农民军在陕西,那么陕西、四川、湖广、河南、延绥、山西各巡抚张网六面合围。

    以此类推,农民军出现在“四正”任一地区,都会有六个巡抚张网以围困之,而五省总督和五省总理则负责剿杀,这是杨嗣昌抓住农民军流动作战的特点,而精心设计的围堵战略。

    这套战略效果非常明显,张献忠被官军追剿的走投无路,只能被迫接受招安,李自成被追剿得仅剩十八骑,其他各支农民军也相继投降,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一度有回光返照之象。

    但由于满清在杨嗣昌战略即将取得大成功之际南下,惊慌失措的崇祯连忙把洪承畴、孙传庭都调回北京勤王,导致杨嗣昌功亏一篑。

    而今才崇祯元年,杨嗣昌自然不会想出什么“四正六隅十面张网”的大战略,而且此时的农民起义军,也远未到崇祯十年那种遍地烽烟的程度。

    不过随着王二率先举起反旗,流民之乱渐成燎原之势,陕北府谷农民王嘉胤集结一群饥民造反,王二即率队北上与之汇合,流民军扩展到近万人。

    不久王二、王嘉胤率众南进,驻军于黄龙县,流民军所经之处,屠戮官吏,裹挟百姓,风靡渭北。

    同时,陕北的高迎祥在安塞,王左挂、飞山虎、大红狼在宜川,王虎、黑煞神在洛川,王和尚在延川,王大梁在汉中南部,周大旺在武都也相继插旗造反。

    针对愈演愈烈的流民造反,杨嗣昌根据崇祯提点过他的“囚笼战略”,向三边总督杨鹤、延绥巡抚洪承畴提出各地官军以防御为主,协助天雄军、天霸军、天武军追剿流民军的战略。

    杨鹤、洪承畴对杨嗣昌提出的战略大加赞赏,遂采用之,流民军在杨嗣昌的这套战略下吃尽了苦头,势力范围从陕西全境渐渐被压缩至渭北地区。

    不过也因为官军压迫太紧,曾经一盘散沙的各路流民军,在官军的围剿下,竟开始合流起来了。

    王二、高迎祥、王嘉胤、王左挂、飞山虎、王和尚、王虎、大红狼八位流民军领袖歃血为盟,号称八大王,竟率领四万多流民军向着天武军驻扎的铜川开进,意图攻占铜川,为流民军打通关中、陕南通道。

    铜川位居陕西中心,陕北黄土高原的南缘,东和东南与渭南地区的白水县、蒲城县、富平县接壤,西和南与咸阳地区的旬邑县、淳化县、三原县毗连,北和西北与延安地区的洛川县、黄陵县相邻。

    只要拿下铜川,流民军向东可流窜至渭南一带,向南可攻略西安、陕南等要地,等于跳出官军的包围圈,进可攻退可守,战略回旋余地可就大得多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三月六日中午,王二、高迎祥所率领的四万大军兵临城下,将整座铜川城围了个水泄不通。

    盯着前方高大的铜川城墙,王二手里握着马鞭,遥指铜川,对高迎祥道:“孙子兵法有云:十而围之,五而攻之,倍而分之,而今我等手握四万大军,官军不过区区四千,刚好符合孙子兵法‘十而围之’的说法,高兄弟不妨猜上一猜,我军尚需几日,方能拿下铜川?”

    高迎祥出身边军,对打仗还是比较在行的,认为迅速拿下铜川并不现实,他想了想道:“大王,看明军的阵势,只怕他们会据城死守以待西安来援吧。

    铜川乃陕西中心要地,链接陕南陕北、渭北渭南,城墙修的又高又厚,以某推测,我军打下铜川,至少需要三天时间。”

    王二点点头,显然他也认同高迎祥的看法,在率众起义之初,大明官军皆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,一触即溃。